English

采访让人痛并快乐着

2000-10-1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隽 我有话说

13日晚8点,本报记者翁昌寿、张隽、周建华和刘巍一行4人如约来到南京丁山花园饭店,与台湾作家席绢见面。由中华读书网周建华代表我们向席绢提问采访,旁坐的有台湾万盛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达明、席绢系列图书责编及江苏文艺出版社的李建荣先生。

周建华的提问似连珠炮一样一个紧跟一个,尽管席绢很热情地配合着我们的采访,但问话中经常被打断。比如当我们问席绢:你的作品主要读者对象为青少年,而我们的中学生朋友都十分关心你个人的一些生活现实情况,能否谈谈你的感情经历?不等席绢开口,旁坐者就插话:席绢不太想谈她的感情问题,请你们不要问这个,俨然一副席绢经纪人的面孔。而当我们追问这位台湾老板“席绢与你们公司是怎样的一种合作关系”时,他却说席绢只是他们公司众多的自由投稿作者之一,他要我们不要误解公司是席绢的经纪人。他一会儿说席绢作品改编电视剧与其公司完全无关,一会儿又跟我们谈起这部电视剧将由安徽电视台首播等细节问题,并强调这部电视剧的拍摄整个过程他们公司都密切关注着、紧密合作着,还十分自信地看好市场。前言不搭后语,语无伦次是我们对这位台湾出版商的第一印象。

第二印象是他们的狂妄自大。我们问到台湾出版商对作家作品的品牌效应如何看待和运作,这位王老板立马就说,台湾不注重这个,他们的惟一原则是市场。不管你是谁,只要你的作品能被市场所认可,他们就出版;相反,作品不理想,你的名气再大,他们也会放弃。惟利是图是他们作为文化传播者的最大动力。

虚伪是我们对这位台商的第三印象。席绢这次来南京参加全国书市,江苏文艺社为她周密地安排了系列的记者见面会和签名售书活动,还包括他们亮给我们看的席绢作品改编电视剧的宣传画册。尽管有这么多的宣传方式,但那位台商硬说这不是他们来内地的主要目的。他说台湾不注重这些,台湾的作家、名人都是沉默的、封闭的。这次来有三个任务:一是澄清席绢作品的数字,她已出版的有44部,盗版多达300余种;二是与安徽台进一步磋商电视剧的拍摄;三是与内地读者见面。

尽管王达明的印象很糟糕,但是他的公司培养了作家席绢,才能让内地读者有缘与席绢见面。所有看到席绢的人都说,这厮还行!我们也算不白来一趟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